職人故事

翻糖王為平

王為平本業學的是西餐、教的也是西餐, 原本對翻糖蛋糕(Fondant Cake)一無所悉, 某次看到藝人蔡依林做的翻糖蛋糕在國外競賽中攻城掠地, 「那時心裡覺得,哇~好厲害,一個藝人都能做到這樣, 我們做專業餐飲的人更應該來試試。」 雖然嘴上沒說不服氣,大受激勵的他卻開始積極拜師學藝, 接著從2016年起連續三年, 和指導的學生們先後拿下全球四大洲的翻糖比賽獎牌。 什麼是「有為者亦若是」? 王為平用自己和團隊的努力,做了最好的詮釋。

陶藝許朝宗

許朝宗的作品歷經台灣70年代的明清仿古陶瓷熱潮, 80年代宋朝「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仿製, 90年代的黃金彩時期,2000年後的鐵鏽花至今日的鐵鏽花黃金雕塑, 40多年來孜孜矻矻創作不休,得獎無數, 德國國營陶瓷MEISSEN也慕名邀請他駐廠創作。 他以陶瓷寫歷史, 在台灣、國際文化美學史上,揮灑出職人精彩篇章。

皮件陳克宇

從廣告設計跨入皮件設計領域, 陳克宇對於皮件創作的專注投入也一如皮革特性: 經過打磨、拋光會呈現自然亮澤, 時間愈久,愈展現令人著迷的質感,越使用、越漂亮!

木工林怡萱

看過木工林怡萱學經歷的,沒有不感到驚訝的: 臺大獸醫系、倫敦藝術大學時尚設計、懷德居木工學校、臺南職業訓練中心的創意家具設計及製作班。 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多元專長最後卻在木作家具上合體呈現, 讓她融合了數理背景、設計創意、美學基礎,以及扎實的傳統木工技術, 短短時間成為木作家具職人,並在數年後成立自我品牌與工作室, 被木工業界前輩魏榮明稱之為「臺灣最強女木匠」。

金工林國信

「金工」是金屬工藝的簡稱,一般印象認為金屬冰冷堅硬難以操作, 但透過親手槌紋、敲字、焊接、拋光, 金工成品往往更能呈現出比木作時尚閃耀、比陶瓷歷久彌新的手作心意。 林國信是少數具備完整正規學院背景與手作現場資深歷練的金工職人, 堅持創作要兼顧藝術美感與實用性, 希望作品不是藏在高閣無人知曉的珍奇收藏, 而是真正使用於日常生活中、優雅美麗的用具器皿。 因此除了潛心創作,他也敞開金工手作大門, 歡迎前來親手製作專屬的戒飾、手環、耳環、墜飾, 將情意隨身攜帶,在指間牢牢銘記。

咖啡蒲貞明

咖啡有多夯?連超商算在內, 臺灣咖啡館數量逼近萬家,密度超過法國巴黎, 空前的咖啡盛世直接帶動職人風潮,前所未見。 對許多人而言,開一家日日飄香的小清新咖啡店, 從空間規劃到擺設,從選豆、烘豆到沖煮全部自己來, 是展現理想生活型態的美妙空間、夢想的實踐、創業的首選。 蒲貞明1990年就進入咖啡業界,一路從學徒做到咖啡烘焙廠廠長, 不知看過多少店起店倒的真實案例。 他認為創業單憑感覺和熱血太危險, 「還是先做好咖啡技術和市場行銷的功課吧!」

木工木趣設計沈士傑符麗娟

同樣的木頭,可以蓋房子、做家具, 「木趣設計」總監沈士傑、產品經理符麗娟 則致力於「將木頭樂趣極大化」, 創作木質動物木偶、動物公仔動物文具、鑰匙圈⋯⋯ 讓生活用品融入更多的趣味與創意的工藝設計。 於他們而言,文創不是不著邊際的虛幻想像, 而是透過汗水努力、一步一腳印前進實現的人生夢想。

茶山房林祐安

「茶山房」第三代接班人林祐安一心謹記著 祖父林義財的殷殷囑咐:「做肥皂是良心事業。」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 這塊茶摳、這群人、這個老皂廠, 傳承三代,依舊堅持用皂傳遞友善身體的健康意識、 善待土地、以及守望傳統製皂文化的情與義。

篆刻李清源

李清源27歲即奪得臺灣主要篆刻比賽首獎,獲省展永久免審。 他的篆刻作品古典雅逸, 擅長觀音肖形印、朱文印等,落邊款的功力獨樹一格。

豆腐王俊榮

科技發達、什麼都要自動化的年代, 誰還有力氣興致用手工出細活? 所幸在新北石碇老街上還有一家豆腐老店, 第五代傳人王俊榮和哥哥王鈖基、妹妹王尤利堅守著 阿公王翁留、阿爸王寰翁留下的古法製作豆腐, 守住了樸實單純的原豆香, 以及堅持又固執、老派又浪漫的職人精神。

許家麵線許仁評

三合院麵線工廠的曬穀場上, 曝曬著揉合了優質山泉水與精良技法的麵線, 在溪谷微風暖陽的吹拂照耀下,有如一匹匹美麗的白色絲線, 吸引各地遊客蜂擁上門,一嚐記憶中的古早味。 這就是許家手工麵線,即便製程辛苦繁瑣, 負責人許仁評仍堅持以正統古法製作, 他要將原本被視為即將沒落的手工麵線傳統產業, 轉型成一顆振興地方經濟、閃亮的明日之星。

皮雕葉發原

葉發原以「藝術根生於鄉土,創作來自於生活」為創作理念, 其獨樹一格的皮塑寫實風格,開啟了臺灣皮革藝術創作的新視野。 他的作品屢獲國內外工藝設計獎項肯定, 連知名企業家比爾蓋茲也讚嘆「高科技所望塵莫及的精湛工法」, 「臺灣之光」當之無愧。

信芳餅店邱俊衛、廖新上

製餅師廖新上與信芳月餅之家新生代接班人邱俊衛 彼此是姨丈與外甥的關係, 更是師傅與徒弟的關係,兩人教學相長、攜手共同守護百年老店, 要透過技藝與記憶的傳承, 讓老餅店繼續風光一百年。

麥芽膏王宏健

5口大鍋大灶,10小時以上不間斷的柴火熬煉, 將澳洲小麥草、臺灣糯米、石碇山泉水三種材料混合, 天然醣化成琥珀色的麥芽膏,清香、甘甜、不黏牙, 那是「竹柏苑」創始人王正常守候獨子迷途知返的殷切呼喚, 更是第二代接班人王宏健 重建自我人生、拚搏家族事業的職人志氣。

製茶白青長/白俊育/白順楊

白俊育、白順楊兩個原本不懂茶的「茶農囝仔」兄弟檔, 回到坪林重拾「茶五代」角色,追求茶香傳承, 並以父親「白青長」之名, 推出家庭式手作茶坊同名品牌,架網站、打品牌, 從2014到2018,在各項茶賽中幾乎橫掃千軍、攻無不克, 讓小小一片包種茶葉,在國內、國際舞台漂亮出頭天!

打鐵江承堯

江承堯從小聽力受損,沒人看好他能接手家傳的打鐵店, 他卻憑著對手作的天賦、熱情和努力, 將冷硬鐵器化為充滿童趣與想像力的金屬創作, 踏上一條截然不同於祖父與父親的產業創新之路。

在欉紅楊豐旭

用台語發音「在欉紅」, 就知道指的是果實在枝頭上剛好成熟的狀態: 豐盈、醇熟、酸甘甜美恰如其分。 主廚楊豐旭從農業跨足食品加工業, 擅長以果醬、軟糖、冰淇淋的形式,將水果最美好的風味保存下來。 曾有人形容「在欉紅」是臺灣果醬界的LV, 很難想像那是什麼滋味?不妨來嚐嚐,便能明白此言並不浮誇。

拼布蔡麗香、王貞文

說到臺北市周邊外來移民人口最多的三重區, 就想到因移民進駐而大幅帶動布產業的碧華街, 民國7、80年是最風光的年代, 短短一條街聚集兩三百家布店,為大臺北地區主要布料集散地, 但80年代之後,隨著全球經濟市場轉移, 逛街買布的人日漸稀少,街景愈見蕭條。 難道身經百戰的老布街就這麼認命等著被時代淘汰? 並沒有!為殺出活路,店家業者各自轉型搏生機, 「上易行」老闆娘蔡麗香就變身拼布教主,第二代王貞文專攻蝶古巴特, 不再是布料批發重鎮又如何?換個新局,誰說不能重新再起!

藍染陳明理

攤開陳明理的職涯經歷,可以發現1999年是一條重要的分水嶺: 之前她是擁有日本級教授證照的專業花藝老師, 展覽、教學活動都以插花為主; 跨過1999年,進入個人職涯後半段, 則幾乎全心、全職投入臺灣藍染技術的復興再造工作上。 她說:「臺灣懂花藝的人很多,不差我一個, 但是會做藍染的人漸漸少了,多一個人投入,就多一分力量。」

紙繡沈海蓉

沈海蓉原為國家級京劇演員,也是知名演藝人員, 從小就展現對手工藝的興趣與天分,精通東方傳統女紅, 2008年創辦中華紙繡協會,結合塗、壓、刺、畫等技巧製作, 以紙繡作為媒介來傳承文化精神,希望透過紙繡教育推廣, 讓更多女性在創作中培養正念,在方寸之間找到讓內心快樂的泉源。

金工溫清隆

溫清隆13歲就跟著傳統金工師傅學藝, 至今從事金銀細工創作已30多年, 近年來透過三峽職人展、職人導覽及預約體驗課程, 讓傳統金工轉型為文創,傳承金工手作的溫度。

製茶陳源德、陳宥達

茶鄉坪林,無處不是歷史悠久的老茶園、老茶號。 其中陳源德、陳宥達父子一家也是「茶」學淵源, 從清朝開始,家傳七代製茶,是各類茶賽的常勝軍。 原本打算棄「茶」而去、最後返鄉接手家業的陳宥達說, 到外頭繞了一圈才明白還是家鄉好, 向父親學製茶,才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果雕黃銘波

黃銘波靠著自學入門, 精確掌握食材自然的形、色、質,「以形取形、以色取貌、移花接木」, 熱心傳承教育, 讓美食成為色、香、味俱全的藝術佳餚, 也讓自己成為桃李滿天下的一代果雕名師。

彩妝張文嫙

2018年夏天,位於新北市新莊區,彩妝名師張文嫙 從被譽為「最難考」的EMBA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GF-EMBA)畢業了。 她自行創業20多年,曾在香港、泰國、韓國多次獲獎, 更拿下國際美容競賽總冠軍的肯定, 一張GF-EMBA畢業證書不僅是她工作多年的精彩結晶, 更彰顯出她致力鞭策自己成為一流時尚管理人才的強大決心!

木工林彥志

林彥志是30年資歷的木作家具師傅, 不接受訂做,不上網賣也沒有店面銷售, 一年只手作生產一款木工家具,但總是還沒做就訂購一空, 「有緣就買得到」的「佛系銷售法」堪稱臺灣木工家具界奇蹟。 他老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只要東西夠好,客人就會買單。」 然後不忘補充:「我只是做我喜歡的家具而已。」

娃娃衣製作郭雪美

穿盡各種時髦華服又有高帥男友肯尼的芭比娃娃, 1959年在美國國際玩具展覽會首度亮相後, 從此成了全球小女生的偶像和夢想, 懷抱一個芭比娃娃,彷彿快樂幸福無法擋。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50年前, 穿在芭比身上那一套套精緻可愛的娃娃衣其實來自臺灣, 最大生產基地就在新北市泰山。 50年後的今天,雖然芭比工廠早已外移, 但娃娃衣設計師們把昔日產業變成文化繼續發揚, 郭雪美就是其中之一, 以熱情為針,創意為線, 密密縫製自己的夢想,還有泰山娃娃文化復興的希望。

手工皂愛草學林信安

林信安大學讀的是廣告系, 曾因為過度樂觀自信而在創業路上狠摔一大跤, 慘賠上千萬元之後才發現,產品才是行銷的根基。 如今手工皂之於他, 是舒緩自身皮膚疾病的良品, 是一圓創業夢想的起點, 是創造未來財富的小金磚。 「與其抱怨黑暗,何不點亮一盞燈?」他總是這麼說。

紙黏土蔣蓓蓓

軍旅出身的蔣蓓蓓, 有一個源自於少年時嚴格軍事教育的「頂真」性格: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好、做到精。 30多年前她學做紙黏土是為了協助先生創業, 現在則為了自己的興趣與推廣紙黏土藝術而埋頭鑽研, 一路走來,始終樂在其中。

烘焙許燕斌

這些年烘焙熱在臺灣風起雲湧,名師輩出, 世界金廚冠軍許燕斌正是引領風騷的風雲人物之一。 可不是嗎? 連續六年擔任知名媒體母親節蛋糕、中秋月餅專業級評審, 引進「髒髒包」席捲全臺熱潮未歇, 推出兼具泡芙、冰淇淋特色的「火爆冰心」再創冰麵包「瘋」潮。 他用創意與技術,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外烘焙舞台,成功攻下灘頭堡。

木雕洪耀輝

洪耀輝的木雕師承泉州匠師「海萍司」, 擅長將古典元素融入雕刻作品中,引經據典, 栩栩如生的細膩雕工,將人物、動植物有層次且立體地刻劃出來, 曾獲得首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獎」的木雕藝師, 作品頗受收藏家青睞典藏,並致力於傳統木雕的修復、傳承與推廣, 目前任職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副教授,教授木雕專業技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