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同區一間咖啡廳日前和顧客因為「低消規定」點餐喬不攏,被顧客留言評分「一星負評」,結果店家竟肉搜出顧客的臉書帳號,並製作出一系列貼文公開在店家IG限動,店家此行為引起了大批網友撻伐,對此,咖啡廳老闆也在5月18日發布聲明,向該名顧客道歉,同時宣布,咖啡廳即日起將停止營業。

「咖啡廳公審事件」其中最重要的導火線為「低消」規定,但這也並非首件因為低消規定所發生的「消費糾紛」案例,不同於歐美國家多以服務生收取「小費」的方式,在台灣餐飲業都是規定「低消」金額、商品,或是收取「10%服務費」的作為消費門檻。而「服務費」、「低消」兩項消費限制規定也在台灣行之有年,逐漸也變成一項常規,因此也成為台灣餐飲業獨特的消費文化。

近幾年來也曾多次發生類似案件,究竟業者設置「低消」門檻是否合理?消費者或業者又該如何避免遭遇消費糾紛?最重要的是「低消」和「服務費」、「小費」三者之間的差異在哪呢?

台灣常見的「服務費」、「低消」是什麼?

什麼是「服務費」?

「服務費」是指顧客對服務人員的一種酬謝方式,關於服務費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最廣為人之的說法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盛行,部分歐洲的餐館和旅館都開始實行「10%服務費」制度。

台灣餐飲業收取「服務費」的收費模式多年,雖然台灣的「服務費」制度是起源於歐美文化中的小費而來的,但仔細了解後,兩者收費後金額的費用給予的對象和方式卻有所不同。不同於小費自由給予金額,在台灣餐廳用餐則大多都會酌收10%服務費,台灣餐飲業將「服務費」列為一種固定比例的費用,結帳時除了帳單上白紙黑字的消費金額外,還需要額外再付「總金額10%」作為服務費,「10%」則成為一種消費者和業者之間約定俗成的默契。

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台灣「服務費」並不等同於「小費」,若是結帳時付了「服務費」後,也是可以再給餐廳或是服務人員「小費」的,兩者之間獨立存在且不衝突。


什麼是「低消」?

除了收取「服務費」外,在台灣餐飲業者也經常以規定「最低消費」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低消」限制,通常會將規定的內容標示在菜單或是店內公告中,用以提供消費者了解,達到告知的作用。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游開雄曾表示,「低消」兩字對一般法律來說,就是進到店內的「最低消費額」。

一般最常見的「低消」主要分為兩種類別,分別為規定「最低消費金額」(低消金額)以及「最低消費商品」(低消商品),而「低消商品」多以規定消費者點餐時,需要點一杯飲料或一份正餐,特別以規定「低消飲料」為消費門檻成為大宗,許多咖啡廳、輕食店都會在菜單上清楚標示「低消一杯飲料」。關於為什麼「低消」大部分都是規定進店需點飲料?許多人則猜測指出,原因恐和飲料這類的商品利潤高有關。

現在許多店家幾乎都有低消的規定,關於餐飲業設置「低消」的起源,不少人認為可能是源於「奧客」文化有關,設置「低消」門檻或許能夠避免一些不點餐的顧客霸佔店家位子,減少出現有消費意願的顧客無位可坐的狀況出現。


各國「小費文化」大公開

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雖然在台灣並沒有給小費的風俗習慣,但國外則經常需要給予服務人員「小費」(Tip),特別是在美國「小費文化」更是根深蒂固,甚至成為一種公認的規定,但其實在有些國家給予「小費」這個舉動是遭到法律禁止的,不僅如此,在某些國家給小費還會被誤解為冒犯、不尊重或侮辱服務人員的行為,因此是否該給予服務人員「小費」?到底小費該給多少?這也成為各國獨特的消費文化。

必收小費的國家

提到「小費文化」一定會想到的國家,就是美國了!小費不只是美國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服務性行業的從業者收入中很大一部分的來源,因此在美國基本上給小費是公認的社會規則,也是一種常規的社會禮儀。除了美國,加拿大、葡萄牙也是通常來說一定要給小費的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給予小費的金額通常除了會視餐點美味的程度外,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不少餐廳業者也會以服務人員收到小費的多寡,來判斷該員工的工作成果,甚至有些老闆會以最低薪資來錄取服務人員,讓員工能更加積極工作,爭取在顧客面前展現出良好的服務態度,用以獲取小費。當消費者在享受服務人員給予服務時,也就必須付出相對應的報酬,而給小費其實就是一種最直接、快速的方式。

在不同國家小費應該如何給?

小費到底要給多少呢?以小費文化最盛行的國家美國為例,一般情況下,在餐廳用餐,建議小費需給總體消費金額的15-25%,可視用餐時段以及用餐人數來斟酌。貼心提醒,午餐時段用餐小費建議給消費金額的15%,晚餐則可以給20%,另外搭乘計程車也是需要再給20%的小費。

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的小費文化與美國相似,但關於給小費這件事,其實並不是強制性,不過一般來說如果給小費的話,建議給總體消費金額的15-20%。

不收小費的國家、原因?

有些國家並沒有給小費的習慣,特別是在亞洲地區,但許多亞洲國家的餐廳、旅館都會直接按照消費金額的10%,直接加入當次消費的總金額,也就是會收取「服務費」,因此不需要額外再給服務人員小費,如台灣、日本、新加坡、中國等國。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如果給予服務人員小費,可能會被認為是汙辱、不尊重對方的意思,因為日本人認為提供優質的服務,以及表現出積極工作的態度是應該的。

自由付費

不同於上述狀況,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關於消費者是否要給小費作為服務人員報酬?通常都是採取自願性的給予的方式,消費者可自由決定要不要給服務人員小費,以及報酬的金額標準,用以向服務人員表達感激之情,以示禮貌,聊表個人的一點心意。


處處收小費引「小費疲勞」潮

近年全球遭遇嚴重通貨膨脹,沒想到就連小費也爆發通膨現象,費率從2020年以來已大增11%。經濟不景氣導致民眾荷包緊縮,加上美國的小費文化近幾年蔓延到速食店、連鎖咖啡店、麵包店,就連外送、網購網站也有支付小費的選項,幾乎不管什麼樣的消費都得給小費,這也讓不少美國民眾開始對於付小費這件事感到疲勞,出現「小費疲勞」(tip fatigue)現象。且相關數據顯示,美國人給的小費金額也正在逐漸下降,這恐會大幅減少服務人員的薪水,造成相關從業者連最基本的薪資都領不到。

無論是收取「服務費」、「小費」,還是限制顧客「低消」標準,值得注意的是這三種消費限制既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相互並存,同一間餐廳可以同時限制低消,也可以收取服務費與小費,這取決於各國不同的消費文化和習慣,以及業者規定。因此如果到國外旅遊前,建議事先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與消費文化,,以免出現失禮的情況或帶給他人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