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llax background

豆腐王俊榮

早年臺灣早餐外食不像現在這樣風行,因此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每日清晨到巷口跟向叫賣阿伯買塊豆腐回家當早餐是一定要的。一塊塊猶冒著熱氣的白嫩豆腐,淋點醬油膏再撒點蔥花,配著地瓜稀飯,豆香濃純,鹹中帶甘,咬進嘴裡軟綿即化,滋味無限。如今如果還想品味傳統手作豆腐這股深刻悠長的滋味,不妨到石碇走走吧!王氏豆腐從清朝就在石碇東街開業,宛如一枚古老懷舊的人文印記,第五代傳人王俊榮與哥哥王鈖基先後回到石碇接下家業,像歷代祖先一樣,日復一日、不停歇地製作豆腐,除了耐受著刻板無趣的一貫製程,更要從細節中創出新意,在AI自動化的風潮中逆流而行,在網速時代走出延續傳統的新「食」尚。


一生懸命的手工製造業

清晨五點多,天色濛亮,石碇東街上的王氏豆腐店工廠裡,王俊榮一家已經全員到齊展開作業:磨豆、煮漿、濾渣、加滷水、冷卻、定型、切塊分裝,他們是石碇老街每天最早開始工作的一群人。工廠裡,沒有任何交談與眼神交會,各人分據一角,各司其職,全程環節緊湊、沈默而流暢,像一曲快慢起伏有致、分秒不差恰到好處的勞動協奏曲,而這支曲,在石碇已經傳唱百年了。

王俊榮高中畢業便離開石碇,到城市上班當起業務員,他形容那段日子好像「在外頭亂跑」,不知在忙什麼,一直到十年後,父母都老了、做豆腐愈來愈吃力,他和哥哥王鈖基、妹妹王尤利很有默契的先後回到家裡,默默從父母手中接下承續家業的重擔,至今將近三十年。他表示,清朝時期,石碇西街是重要的茶葉買賣集散地,也是宜蘭、坪林往返臺北的交通要站,日治時期則是採礦重鎮,吸引大量人口移入。由於石碇西街腹地太小,人潮逐漸往一橋之隔的石碇東街移動,南北雜貨店、茶館、小吃店林立,被稱為「小迪化街」,王家也是其中之一,除了賣茶、賣雜貨,也利用石碇山泉水兼做豆腐,提供給村里住戶與往來商旅料理食用。後來石碇逐漸沒落,象徵繁華的茶館和雜貨店先後收攤,倒是豆腐留了下來,成為石碇興衰的見證及極具石碇歷史風采的食材。

一如日本知名導演小津安二郎的名言:「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王氏豆腐」開業百年,在王俊榮兄弟接手之前,就只做豆腐這一樣。王俊榮一邊將泡了4、5個小時的黃豆倒入磨豆機,一邊熟練的取桶接水,頭也不抬地說:「沒有什麼撇步,每個步驟實實在在,水少加一點,黃豆多磨一點,豆腐就醇濃好吃。」非基改黃豆用石碇潔淨無污染、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浸泡,夏天4至5小時,冬天10小時至24小時不等,太短或太久均不宜,如果表面起泡表示已經發酵,會影響風味。磨成泥漿後加水煮滾,得以人工邊煮邊攪拌,起鍋濾渣,這「一番搾」便是最營養的原味豆漿,若做豆腐,則在濾渣後加入鹽滷,靜置冷卻後,便可倒入木板模,重壓石塊定型並瀝出水分,便是豆腐成品。由於豆漿要以人工不停攪拌,有時火太大或手不夠快,豆渣黏鍋燒焦,就是石碇豆腐略帶焦味的緣故,沒想到這股焦香反倒成了石碇豆腐的特有風味,混合著純樸細膩的豆香,分外迷人。


豆腐好不好吃,先喝豆漿就知道

「我們的豆腐很實在。」王俊榮表示,王家一貫傳統做法是:第一次搾出豆汁後,剩下的豆渣就直接送給附近養豬業者當成飼料,不再利用,不像許多店家會回鍋再煮增加產量。「所以我們的豆腐外觀是淡黃色而不是一般含水量較高的白色,豆漿比一般市售豆漿更稠,都是黃豆濃度夠高的表現。」以前臺灣人並沒有喝豆漿的習慣,因此阿公、阿爸只做豆腐。他接手後常聽到客人抱怨,豆腐做得那麼多,為何不順便做豆漿來賣。他一想也對,「即買即飲」不是更符合忙碌現代人的飲食需求嗎?於是煮熟豆汁過濾後,不再加工直接裝罐,這款原味豆漿,比豆腐更天然也更具買氣。

王俊榮自信表示:「豆腐好不好吃,先喝豆漿就知道:我們的豆漿口感綿密、滋味醇香,很多人都是一喝就愛上的。」果不其然,清晨六點左右,豆腐開始出貨,老街開始湧現左鄰右舍提著湯鍋來買豆漿、順手帶幾塊豆腐回家的熱鬧畫面。再晚一點,剛下山的登山客及石碇、深坑一帶的餐廳廚師陸續前來採購。新北山區多佛寺,常有虔誠信徒專程前來買豆腐供養師父,一買就是六大板(300塊豆腐),手筆驚人。一位向王家買了十幾年豆腐的民宿老闆讚不絕口:「手工豆腐新鮮、濃度純、香氣足、口感扎實,煎、煮、滷、炸、涼拌都好吃,客人都很喜歡。」

當日現做的板豆腐不加防腐劑,室溫保鮮時限只有短短半天,買回去如果不馬上烹調,要趕快泡在清水中再放進冰箱冷藏,如果想放更久,可連水一起放進冷凍庫,豆腐經過冷凍後,水分子完全解體,一解凍只剩下海綿組織,孔隙變大,彈性更好,口感更鬆軟,汁白鮮香,相當清淡可口,吃重口味的火鍋如麻辣鍋、酸菜白肉鍋、咖哩鍋都少不了這一味。


開小吃店吸新客、衝銷量

很少人知道,「王氏豆腐」早期曾經賣過鼠鞠粿,一塊賣30元,不算便宜,卻是清明節前限定推出的搶手商品。王俊榮回憶:「以前每次阿嬤要開始做粿時,大家都要上山幫忙找鼠鞠草。但現在年輕人大多不愛吃了,有的甚至連『鼠鞠粿』是啥都沒聽過。」他接手幾年後,遇上深坑老街人氣爆紅,每家餐廳爭相推出特色豆腐料理,當時每天半夜十二點就要摸黑起床做豆腐,然後火速直送深坑,根本分身乏術,再也擠不出時間製作銷售日漸下滑的鼠鞠粿,他索性取消,全新衝刺豆腐產能。

孰知時移勢易,到了現在,不開伙的人愈來愈多,一天三餐都外食,豆腐銷售受到嚴重考驗。兩兄弟衡量情勢後,決定將豆腐工廠旁的自宅改成小吃店,推出由王家女眷掌廚的豆腐小吃、甜品,吸引外食客群上門,店面打理得簡潔清爽,雖稱不上豪華,但快餐店的風格形式卻也讓老街氣象一新。如今鮮品零售占七成,自家餐廳一成,其他批給附近餐廳如福寶、福田居、九寮坡、順德、野宴餐廳、森活休閒園區等。為避免和地方上長年合作的老客戶形成「打對台」的尷尬局面,設計菜單時特別避開傳統合菜形式,以簡單的豆花、豆腐羹、滷豆腐、烤豆腐等小吃類為主,「生意要做,但人情更要周全。」王俊榮說。

豆腐清淡、低卡、易料理的特質,向來被視為養生食材。「豆腐產業並不會消失,但真心講,手工很辛苦,不好做。」王俊榮嘆道,明明店裡使用加拿大DG非基因改造黃豆,檢驗證明就貼在店門口,但很多消費者還是寧可相信那種「很會宣傳」的「文青有機店」。他最討厭別人問:「你的豆腐是豆子做的還是豆粉攪的?」他總答得直率:「豆腐是我們的主力,豆漿只是附帶產品,加豆粉還要另外買來做,多一個工,我又不是頭殼壞去,沒事給自己找麻煩。」他說,未來時機適合的話,可能朝觀光工廠方向轉型,乾脆敞開來讓大家看個清楚,再也不怕別人說三道四。


保鮮期短,嚐鮮要快

王俊榮強調,做豆腐沒有秘訣,配方都在他腦袋裡,幾公斤豆子加幾公升的水,全靠長年累積的經驗。想學可以,但沒有講義、沒有筆記,得靠眼睛觀察、親手嘗試,有不懂的地方就開口問,學起來就是自己的本事。「以前人家說『學手藝要三年六個月』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不親手學,即便有書有配方,也做不出一樣的東西。」現代年輕人瘋開店創業,他認為不是不行,但一定要掌握技術,他誠懇建議:「以豆腐店來說,比較適合以像我這樣的社區小店型態來經營,壓力會小一點。」

他認為,豆腐、豆漿是很特別的產品,連網購、宅配都沒法做。曾有超市通路業者來談上架,雖然利潤空間較大,但同樣被他拒絕:「我們是開放式工廠,不是無菌工廠,而且不添加任何保鮮劑、防腐劑,保鮮最多兩三天。從工廠送到賣場再賣給消費者,萬一壞掉餿掉,對商譽影響太大。」客人來買豆漿,他總是不厭其煩再三叮囑要儘快冷藏,但有人還是放到晚上才想起來,整瓶豆漿都凝固了,竟還回過頭來質疑品質,讓他好生無奈。

咬一口白嫩豆腐,濃濃的黃豆香瀰漫在口舌與鼻腔之間,那是一種曾經熟悉、久違了的古早純香。豆花輕軟香綿,好似嘴裡含著滿滿的慕斯。在王俊榮的店裡,除了現買豆腐、豆漿,還可以吃到當日現做涼拌豆腐、炸豆腐、豆皮手捲、豆腐貢丸湯……你喜歡哪一道呢?



【職人座右銘】
扎實、低調,慢慢做,卡實在。

【職人小檔案】
●姓名:王俊榮
●所屬工作單位名稱/職銜:王氏豆腐/負責人
●出生年份:1963年
●產品項目:豆腐、豆漿
●學歷:滬江高中普通科畢業
●主要經歷:豆腐製作
●代表作品:板豆腐、豆漿、腐皮捲(豆腐店)
滷豆腐、豆花、豆腐羹、紅燒豆腐(小吃店)
●聯絡方式:
地址:新北市石碇區石碇東街85號
電話:02-2663-1976
●產品展售據點:
地址:新北市石碇區石碇東街85號
電話:02-2663-1976
營業時間:6:00~售完為止,週一公休(豆腐店)
平日10:00~17:00,週六、日7:30~18:00(小吃店)
●開課資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