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llax background

製茶陳源德、陳宥達

43歲的陳宥達當年高中畢業、當完兵,就像許多急著離家自立的年輕人一樣,跑到臺北進入成衣批發業打拚,但一年多之後,最終仍決定回坪林跟爸爸學做茶,接掌原本不在他人生計劃中的家傳製茶業,一做就是20多年,畢竟,回家有機會深入學習、傳承一門技術,遠比在城市當一個漂泊的「異鄉人」踏實得多了。

父親陳源德很欣慰兒子願意回來一起努力:「認真講起來,我們祖先從清代就開始種茶,到現在已是經第七代了。」。


種茶平常看起來沒什麼大事好忙,
  但其實必須不時到茶園巡看,拔草澆肥、調整一下樹枝,
  茶園管理的眉角,
  其實就在這看似「遊手好閒」的功夫裡。

到訪的七月天,正值夏茶採收的忙碌季節。陳源德本來已經叫了採茶工來幫忙,但兩個颱風即將在海面上生成的氣象預報傳來,加上當日凌晨突然其來一陣大雨,叫工採茶不得不臨時喊卡。陳源德表示,這幾年面對氣候的瞬息萬變,茶農們必須學著隨時觀察天氣當機立斷,因為採茶工資占了茶葉生產成本相當大的比例,「萬一來了卻不能採,工錢就白費了。」

驅車來到山區的茶園,迎面而來的是無垠藍天及徐徐的山間涼風,坡地上的茶樹一片翠綠蓊鬱,已經長到了一心二三葉的成熟可採摘階段。走近輕撥樹叢一看,發現葉片上還殘留著清晨的雨珠,看來陳源德毅然決定明日再採收是正確的,因為茶菁如果帶水,容易有菁味,炒不香。

陳家兩甲茶園以種植臺灣名種青心烏龍為主。一般來說,青心烏龍在高海拔山區適應較為良好,但在坪林這處海拔僅五百公尺的茶園裡,竟然也長得綠意盎然。「訣竅就在茶園管理上。」陳源德表示,茶農一年主要忙四個採收茶季,每一季的茶都要在製茶場裡烘茶、製茶、挑燈夜戰十到二十多天,忙得父子倆得輪番上陣才「夠用」,其餘時間看似沒什麼大事好忙,但其實都沒閒著,必須不時到茶園裡巡巡看看,拔拔草、澆澆肥、調整一下樹枝,茶園管理的眉角,就在這看似「遊手好閒」的功夫裡。

從父祖輩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與今日有什麼不同的時代差異?期間又經過怎麼樣的轉型?陳宥達表示,阿祖、阿公種茶的那個時代沒有太多肥料可用,之後經歷過化學肥料盛行時期,以各種化肥、尿素來肥潤土地,今日則出現有機肥藥,以及安全用藥的管理概念,田間管理的模式變多了,像他便採用品質較優的複合式有機來做茶園管理,即一半有機一半化學的肥藥種植,使長出來的茶葉增厚,產量增多,品質也能獲得提升。

但有些傳統則是值得堅持下去的。陳宥達至今仍堅持照阿公、阿爸的方式手工採茶,葉片比較完整,保留豐富的茶味。試茶也是完全老派的,將茶葉放在碗中泡開,用一根湯匙檢視茶湯色香味與雜質多寡。「老人家有許多智慧與經驗值得學習傳承,是機械化無法取代的。」


農業是看天吃飯的行業,
  一泡好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相輔相成。
  用心、精進茶園管理加上天公作美,
  這三項要件都滿足了,製茶就成功了一半。

陳源德、陳宥達父子倆靠著齊心協力,多年來獲獎連連。1992
、2011以及2015年共獲得三座特等獎,其他頭等獎、冠軍茶獎也是不計其數。踏進陳家客廳,最為醒目的就是牆上滿掛的獎牌匾額,優良茶比賽及製茶比賽中掄冠的各種榮耀肯定獎狀,陳源德還在新北市政府於2017年舉辦的「新北好茶展售會」中擔任包種茶代言茶師。「獎牌還有很多啦,但實在掛不下,只好都堆進倉庫裡了。」陳源德以驕傲但不自滿的語氣微笑著說。

農業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老天賞飯吃」的行業,不同天氣做出來的茶,差異度有時候很大,一泡好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相輔相成。「茶是相當敏感的作物,溫濕度的一點點變化,對茶的影響至關重大。就包種茶來說,天氣不好,有時候就是做不出好茶。」陳源德指出:「一般來說,製茶最好的天氣是『涼冷涼冷』、濕度又不太高,做的茶品質最好。以冬茶為例,期間必須要有晴朗低溫,春茶的話則需要氣溫適中的晴天,是最完美的製好茶條件。」

陳宥達的製茶技術源於父親,透過近距離接觸,從「做中學」慢慢累積經驗,他也會透過參加比賽、與同儕之間相互切磋,來精進自身技術。他指出,父親傳授製茶秘訣有三項要點:用心、精進茶園管理、天公要作美,「這三項要件都滿足了,製茶就成功了一半。」

2015年參加全國製茶比賽,在坪林區農會預賽及新北市、臺北市雙北決賽時,因爲兩次颱風吹損茶菁,他拿去比賽的茶菁老皺得像是80歲的阿婆,還好靠著扎實的製茶技術才爭取到進入全國賽。

到了全國賽時,他以一批白天晴朗、入夜溫差大,茶花散發的香氣特別濃郁的採收的茶到南投草屯參賽,一舉獲得特等獎,他謙虛地說:「天公作美,我非常幸運。」他還記得, 那是兩天一夜的實戰競技,為了呈現鮮嫩茶菁最好的風味,他熬夜展開無止境挑揀茶梗作業,加上多年訓練出精湛的製茶技藝,與來自全國的製茶好手一較高低,最終在激烈的競逐中拿下冠軍,是他目前職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一次經驗。

得獎的秘訣何在?陳源德以老師傅的經驗篤定表示:「炒菁的技術最重要!」想了一想又說,其實手工採茶、室內萎凋、日光萎凋、焙茶,甚至採摘工夫,從頭到尾的每一個步驟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他指出,在所有茶類中,包種茶以幽雅的香氣著稱,而隨著每個師傅的製茶手法不同,製作出不同口感、香氣的茶品質,也各擁忠實消費群。製茶設備方面,因應現代量產,從完全手工到加入機器,從竹簳到大量生產的層積架,從熱鍋手炒到加入炒菁機、揉捻機、熱風萎凋機、解塊機的幫忙來提升生產速度。但即便有了機器幫忙,工序上每個環節緊密相扣,每個環節都不能閃失,依然是製茶師的重大考驗。


坪林屬北部水源特定保護區,
  種茶的施肥施藥管制相當嚴謹,生產出來的茶相對安全。
  父子倆要用好品質迎戰進口茶的競爭,
  毫不畏懼。

源德茶園在春、秋、冬三季主要生產包種茶,夏季則製作蜜香紅茶及東方美人,年產量約三千斤,在客戶們的口耳相傳之下,每年都供不應求。「產量雖然不能跟南部茶區比,但我們的品質表現絕不比人差。」陳源德篤定地說。

坪林位於翡翠水庫上游,被劃定為水源特定保護區,固然維護了生態環境、提供茶樹健康自然的生長空間,但不能任意開發,若想增加種植面積,在承租土地上也不容易,幾乎是每個坪林茶農共同的煩惱:「坪林屬於老茶區,地力與茶樹年限都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此外,氣候變遷,極端天氣已成常態,也是挑戰。陳源達豁達表示,茶葉本來就是看天吃飯,這很正常,他笑:「像今天本來要叫工採茶,結果早上一場大雨,就必須馬上隨機應變喊停的意思一樣。」

對於想要進入茶產業的新手們,陳宥達的建議是:「多向前輩請益準沒錯!」如果有年輕人想要回鄉下種茶,他樂觀其成。「但是務農並不是很多媒體描寫的那樣優美浪漫,絕對是一場辛苦的生存拚搏戰!在進入這個行業前,對於茶園管理、採收、製茶技術及後端的行銷都能有通盤的認知,千萬不要憑著一腔熱血就貿然投入。」

近年來,臺灣茶產業面臨進口茶大舉入侵競爭的挑戰,陳宥達認為,相對於高山茶所面臨的仿冒與混摻困境,低海拔的包種茶反而不太受到這樣的影響。「因為包種茶的特色很難被模仿。首先,茶乾比較蓬鬆的條索狀外觀就很不一樣,其次,只要品質夠好,就能顯出鑑別力,不用擔心失去市場支持。」

「更重要的是,坪林屬於北部水源特定保護區,因此除了茶農自己,政府對於當地種茶的施肥施藥管制也都相當嚴謹,所以在坪林茶區生產出來的茶相對安全,消費者可以放一百二十個心。」父子倆信心滿滿,對於進口茶的入侵,毫不懼戰。他們不約而同強調:「品質才是王道!」面對市場的變局,茶職人的功夫必須世代傳承,臺茶也才能繼續揚名國內外,成為臺灣人永遠的驕傲。



【職人座右銘】
無論做什麼,都要堅持到最後。

【職人小檔案】
●姓名:陳源德/陳宥達
●所屬工作單位名稱/職銜:源德茶園/負責人
●出生年份:1948年(陳源德)/1975年(陳宥達)
●產品項目/種類:文山包種茶、蜜香紅茶、東方美人茶
●學歷:高中
●經歷:專事製茶
●代表作品名稱:文山包種茶
●得獎紀錄:
2011新北市冬茶特等獎(陳源德)
2015全國製茶技術競賽條索型包種組冠軍(陳宥達)
2017「新北好茶展售會」「國寶茶師傅好茶」六大代言人之一(陳源德)
2017新北市包種茶春茶特等獎(陳宥達)
2018新北市文山包種茶春茶貳等獎(陳源德)
●出版著作:無
●聯絡方式:
地址:新北市坪林區水德里籐寮坑4號
電話:02-266-56979、0912590-491
官網: 源德茶園https://hocom.tw/web/Home/about?key=0226656979
●產品展示(售)據點:
地址:新北市坪林區水德里籐寮坑4號
電話:02-266-56979、0912590-491
營業時間:需事先預約
●開課資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