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llax background

木工林彥志

林彥志一聽到別人稱他老師,便渾身長刺般的彆扭:「拜託叫我阿志就好。」隔著訊號不穩定的手機,阿志在那頭隔空導航:「我只能說在嘉寶國小附近,接下來你就要自己想辦法啦,這裡不好找喔。」好吧。從林口交流道下,戰戰兢兢跟著Google Map的指引,一路蜿蜒上山,錯過兩三個路口、白繞了幾個彎道,摸索了快一個小時終於找到「懷德居」,這處隱身在低海拔密林中的木工廠,是亞洲鮮見的木工實驗學校,臺灣木工人秘密基地、夢想天堂,也是阿志傳授木工技藝的森林夢工場。


不是青春太無聊 只因夢想還未到

阿志出身「臺灣木工界名校」——天主教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木工科、臺北工專(現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科家具組,退伍後便在東區職業訓練中心找到木工教師的工作,雖然月薪四萬五的待遇十分迷人, 但他覺得剛畢業的自己「只有學校學的東西可以教,等於學生教學生,沒意思!」四個月就辭工,跑到新北市樹林區柑園附近一家木工廠從學徒做起,不到兩年就升任廠長,前後待了將近十年。看起來前途順遂,此時太太懷了老二,也許是頓時感到形勢迫人、青春難再,他突然覺得要在這種終日與夾板與釘槍為伍的工廠待一輩子既無聊、又可怕。「工廠做的家具都是完全商品化的速成品,用些簡單的榫接、釘槍做貼皮、密集板的家具,一天做好多個,但是那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東西。」心一橫,又把工作辭了,落腳三峽開起工作室,專做沒有釘子、不鎖螺絲、只用卡榫的手工實木家具。

被朋友戲稱「心臟很大顆」的他說自己當時不是沒考慮過後果:「為什麼工作室要選在三峽?因為我不確定能撐多久。想說只要不離樹林柑園太遠,將來想回工廠還是有機會的。」他說:「有夢想就要去追,萬一夢不成,還是要留後路,回去老本行。」結果不幸一語成讖。「那個年代還不流行個人手作和實木家具,大家還是習慣到家具行或大型居家用品店買夾板產品,我東西做了卻不知道要賣給誰,很慘。」開了兩年撐不下去,他準備認命再回去上班,這時恩師林東陽找上門來,要他一起創辦一所臺灣前所未見的木工學校,就是「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加入木工學校 打開全新設計視界

林東陽原本任職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家具組,有鑒於傳統匠作式微,退休後,在林口老家成立一所「家具知識館」,將近千冊的中外文家具圖書和九十件家具模型的個人收藏提供民眾賞析,並清理廢棄已久的豬圈,準備成立一所體制外的木工實驗學校。他找來大弟子林彥志全台奔波勸募木工機具,獲得木工機械產官學界的熱烈響應。萬事俱備,2006年,木工學校開學了,媒體稱之為「全台第一家木工私塾」,近百坪半露天空間,一應俱全的機具加上22張德製Ulmia工作枱,開闊敞朗明亮,每週會有十數名學生從各地來這裡學習木作家具,林彥志正是三名主要講師其中之一;而加入木工學校之後,他的作品風格也有了巨大的改變。

林彥志表示,他以前喜歡四四方方的東西,像是椅寮(長板凳)的線條就充滿了方的元素。直到看見木工學校引進幾張丹麥家具設計師韋格納(Hans J. Wegner)的世界名椅,有一種被雷打到的感覺。「超震撼的啊,覺得怎麼能做得這麼美!」以實木創作為主的韋格納,作品呈現北歐的簡潔內斂,線條簡單流暢,舒適又具趣味感,一生設計超過 500 張椅子、1000多件家具,是全球家具人心目中的經典大師。初識名作堂奧的林彥志細細端詳每張椅子、推敲每個細節,大嘆「做了那麼多年家具,直到那時才懂得什麼叫做『設計』。」

以前他的作品都在講究左右大小平衡、上下斜度對稱,但其實演繹整體的協調平衡不是只有這樣。他說:「用方的元素做家具很有力道,但是太剛硬,圓的元素很柔和,但稍嫌土氣,所以方圓之間的拿捏很微妙。」他拿起手邊的小木盒:「就像這個。盒蓋和盒身由完整一塊木料製成,密合度很好,看起來是簡單四方塊,其實盒身是一條低角度拋物曲線,我花了好幾個月才體會到這個意境:方的角度要用圓去軟化,圓的地方要用方去拉挺出它的線條。」板材的處理也十分費工。做一張椅凳,從40號的磨砂紙一直磨到1200號,換過4、50種砂紙才滿意。沒有上漆上蠟的椅面、椅背,連看不見的椅面底下也同樣講究,光澤平順柔美,有布帛般的光滑觸感,細緻度驚人。


「工」與「藝」之間的糾結與堅持

大師韋格納有許多作品受到中式古典家具如明式圈椅、太師椅的啟發,喜歡老件的林彥志也試圖從自己長年蒐藏的幾十件臺灣老凳去找靈感,希望重新感受設計之美。作品「衝浪板凳」靈感源於臺灣早期傳統的長板凳,圓弧椅面週邊打薄有如衝浪板,四支凳腳向外斜撐,修長優雅,獲選為2007年「工藝家具世代展」年度風雲椅子。「鼓凳」造型源自中國古典的圓凳,上下椅面之間以多種臺灣原生木材的板材支撐裝飾,圓弧微微外凸的邊緣有如鼓的邊緣,充滿趣味匠心。另一張「拉美拉凳」設計發想則源自1979年丹麥設計師Gunnar Aagaard Andersen的作品 AA Lamella Chair,以臺灣18 種各地木材組合,結構設計費心,面材單薄確保彈性並兼顧強度,也成為代表作。

來「懷德居」的學員都是零基礎,從基本工法、認識機器、畫設計圖開始學,從高中生到70多歲的退休教授、公務員都有。學校沒有課綱、沒有課表,學員家裡缺什麼家具就做什麼,從畫設計圖、選木材到動手製作一手包辦,「你想做什麼,我就教什麼,就算想用釘槍、螺絲釘、貼皮,我也能教。我應該是臺灣第一個這樣教課的木工老師吧!」林彥志說他敢這麼有把握是有原因的:「他們會遇到的問題,我從高中到現在快三十年,幾乎都遇過了啊!」

曾有學員想模仿名椅,他淡淡的說:「從小老師就教我們『創作從臨摹開始』,以至於我們覺得,仿效是理所當然的,並不丟臉。」他強調:「我不想駁斥這個說法。但我會鼓勵學生:自己原創才是一百分,模仿別人就算做得再好,也只有50分。你要做『工』還是做『藝』?自己選擇。」


先建立工作經驗和人脈,再來談創業

教學以外的時間,他全耗在工作室,床架、餐桌到小物件茶杯墊、CD架,也是「看家裡缺什麼就做什麼」。「有些人強調木料多好多珍奇,我覺得搞錯重點了,木工人賣的是家具,不是木頭。」對他來說,手工家具的核心不在木料、尺寸,而在工法和美感。他原本設定一年設計完成一件家具,同一款式最多可製作十件銷售,但他近年愈發龜毛,已自動延長一年半到兩年。「木紋沒有對接不行,角度差一點點不行,直的不夠直,線條彎了點,都不行,就反覆的改。」像之前一個A字高腳櫃,一直重做到第四個才定案;一件作品,他還要用各種樹種去試,胡桃木、樟木、烏心石、檜木、肖楠、相思木等等都試一輪,看哪一種最合拍。

「搞怪也好,龜毛也好,美感是一定要有的,就像美女,東西站出來就是要讓人眼睛一亮。」好幾次連他自己都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就賣光了,因為很多客戶「死忠」到他做什麼都買單。「我的作品會簽名落款以示負責,客戶任何時候不想要都可原價賣還給我,我用這種方式對作品負責。」他說得很認真:「買到我作品的人很幸福啊,我只是暫時借他用而已。」

文創風正熱,全台個人木工工作室現在幾乎以每週一家的驚人速度冒出頭來。林彥志嘆:「大家以為文創商品好賣,其實職場現實跟學校教的是兩回事。」他常以自身經驗苦勸學生趁年輕去外面闖闖,到木工廠從最基層做起,到店頭待個一兩年認識市場,在職場培養好設計能力,建立工作經驗和人脈,對日後創業會很有幫助。「試想一下,上班是老闆出錢讓你學經驗,自己開工作室是自己付學費。不要急著當老闆,不然錢一直燒,那可是無底洞。」

預定去年出品的六抽櫃,現在還一片一片躺在原地,他還沒有空構思怎樣做最好看。堅持只做喜歡的家具的他倒也不急:「木頭是活的,人的想法也隨時在變化,而創作就是:追隨你的興趣和感覺,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職人座右銘】
別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照自己真正喜歡的、實實在在去做。

【職人小檔案】
●姓名:林彥志
●所屬工作單位名稱/職銜:懷德居木工學校/創作人/木工講師
●出生年份:1973年
●產品項目:木製家具
●學歷:公東高工木工科、臺北工專(現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科家具組畢業。
●主要經歷:
2002年全國小木器設計比賽冠軍
2004 成立個人工作室從事手感家具創作
2005~2008 參與臺大實驗林計畫
●代表作品:衝浪板凳、弧凳、鼓凳、拉美拉凳、木杯墊組大全張
●得獎紀錄:
1991年全國技能競賽家具組第一名
1994 外貿協會主辦「玩具設計競賽」優良設計獎
1995「新一代設計競賽」優良設計獎
2002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主辦「小木器設計競賽」第一名
2007年「衝浪板凳」獲選為「工藝家具世代展」之年度風雲椅子
●出版著作:無
●聯絡方式: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嘉寶里二鄰5號
電話:02-2609-9458
●部落格:http://hdg.tosaint.com/
●社群臉書粉絲團網址:懷德居木工學校https://www.facebook.com/HDGNEWS.tw/
●產品展售據點:無。需預約訂件
●開課資訊:懷德居木工學校部落格http://hdg.tosai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