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llax background

木雕洪耀輝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願吃苦,已經很少有人想來學做木雕了。」木雕藝師洪耀輝雖然嘴邊如此叨唸,言談之中也感嘆著「傳統」已逐漸式微,認為臺灣的文資保存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但仍不掩其對於傳統工藝「傳承」的重視,大有「只要學生肯學,他就會傾囊相授」的態勢!

洪耀輝,這位曾經獲得首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獎」的木雕藝師,從事木雕工作已經40幾年了,目前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副教授,講授傳統木雕技術專業課程。


師承海萍司,學習建廟技藝

1959年,洪耀輝出生於臺南市北門區的鹽工家庭,因為家境困苦,在接受完國中義務教育之後,就得出外工作分擔家計。因為他對機械有興趣,原本想去當「黑手」學徒,因家鄉北門地處海口,環境因素造就當地信仰及建廟風氣的盛行,他的父親認為學習建廟技藝「卡有前途」,便鼓勵他隨同鄉人向出身福建泉州的著名木雕師蘇海萍(海萍司)學藝,也開啟了洪耀輝的木雕匠師之路。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洪耀輝回憶,在學藝的過程中,還需要幫忙處理師父的大小雜事,凌晨5點就要起床,打掃環境、打理三餐,煮太爛被唸不好吃,煮太多要自己吃光,那時只有青菜,連塊肉都沒有,僅有4、5個小時學做木雕,直到半夜才能休息,每年只休15天,如果雕刻工作沒做好或是不小心犯錯,就會被師父責罵,實在苦不堪言,他曾經因為受不了而逃回家鄉,又被父親給打回來繼續學徒生活。

洪耀輝形容當時的學徒生活就像戲班,需要跟隨師父上山下海、走南走北做工程,工地的環境也相當克難,相當辛苦。但也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造就洪耀輝勤奮認真的工作態度。所謂「嚴師出高徒」,他也成為海萍司門下12位弟子中,迄今仍持續傳承傳統木雕技藝、並且能加以發揚光大的藝師之一,榮耀師門。


輸人不輸陣,廟宇整建拚場文化

1977年,洪輝耀結束在海萍司習藝三年四個月的學徒生活歷練之後,依然隨著師父到全國各大廟宇承作木雕工作,之後為了養家活口,就決定自己出來闖蕩,除了承接神像雕刻外,也承攬了大溪的神桌製作,並參與多項廟宇工程。如今,在臺灣許多廟宇如臺南縣北門鄉東隆宮、七股鄉頂山村五府千歲廟、臺北華陰街普濟寺、臺南市灣裡同安宮、嘉義城隍廟、雲林馬鳴山鎮安宮、雲林四湖參天宮、新北市三峽祖師廟等,皆曾留下他的作品。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1979年時在臺北市華陰街普濟寺承作木雕工程時,飲食起居相當不便,要依靠臨時瓦斯爐灶準備三餐,用水桶提水備用,夜晚則以草蓆鋪地就寢、甚至還要露天睡在樓頂,有一次還因為水泥模板倒塌被壓傷背部,造成隱患,直到20年後,他因呼吸疼痛求助於民俗療法,經洛杉磯奧運舉重銅牌國手蔡溫義之父以拔罐療法治療,才得以免除病痛,由此可見當時辛苦的情況。

此外,由於廟宇整建有所謂的「拚場」文化,許多匠師總會想要彼此較勁技藝。洪輝耀回憶,他曾經在年輕氣盛時本著「輸人不輸陣」的心理,硬是不惜成本,把原本5天就能做好的工程做了一個月,直到覺得成果滿意為止。而且如果有人請託他雕刻神像作品時,他也總會堅持品質「做到好」才會交差,即使過了期限也在所不惜。



  三峽祖師廟「熊讚」,奠定「耀輝司」木雕藝術價值

在眾多參與木雕工程的廟宇之中,洪耀輝說:「我一生中學到最多的地方,就是三峽祖師廟。」

創立於1769年的三峽祖師廟,在1947年時由已故藝術大師李梅樹主持第三次重建,在他的嚴格要求之下,致力打造出這座令國內外民眾趨之若鶩的「東方雕刻藝術殿堂」。洪耀輝回憶當時剛到祖師廟參與重建工程時,看到有這麼多傑出的雕刻作品,真是嚇了一跳,尤其是黃龜理、李松林等大師的作品令他深受震撼,這才發現自己的技藝不足,深深體悟到「手藝是永無止境」的,而這樣的領悟,對於他後來在傳統木雕藝術上的技藝和境界,有著深厚的影響,加上在祖師廟工作期間,受到黃龜理藝師的指導,以及當時許多木雕師傅彼此間的共同切磋及摸索,讓他的木雕工夫更上一層樓,逐漸磨練出「耀輝司」木雕藝師的傳承道路。

1986至2001年期間,洪耀輝參與三峽祖師廟中殿神龕、壁堵、鐘鼓樓員光、雀替與步口花籃、獅座、員光等木雕部分的工程,這一待就是15年,等於是將自己人生中最精華的歲月都奉獻給了三峽祖師廟,而他也舉家北上搬到三峽定居,後來還在祖師廟旁開設藝品工作坊。由於他的手藝好,經常是客人自動上門,而他的許多作品,也被警政署、鳳凰希望工程教育基金會、文林幼稚園、寶佳機構、良澔科技企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的負責人或主管所典藏。


創作成就受到肯定,教學推廣薪傳不倦

由於洪耀輝與三峽祖師廟的淵源,以及在廟內留下不少傑作,其創作成就逐漸受到各界肯定,後來更受到當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主任、同時也曾擔任過三峽祖師廟雕刻部研究小組負責人王慶臺教授的邀約,到臺藝大任教,主要講授「集瑞雕刻及修復」、「神龕細木雕刻」、「走獸雕刻及修復」等傳統木雕技術課程,更加開拓他的木雕傳承、教學及推廣之路。

雖然洪耀輝經常感嘆年輕人不願吃苦,但依然不放棄木雕傳承的希望,直說他只要負責教導及傳承就好,至於後續要如何運用及發展,那就是年輕人自己的事了。

洪耀輝認為,木雕是祖先留下來的傳統,蘊藏著許多典故及象徵意涵,想要進入木雕這個行業,最重要是要有興趣,而且要有長期堅持的準備,很多都是需要多年實務技藝的練習才能累積,「理論是空白的,實務操作從做中學才重要」,要多看別人優秀的作品來激勵自己更加進步。畢竟「一技在手,走遍天下」,在木雕榮景的年代,薪水比一般工務員還高,有技藝壓身,就不怕「沒頭路」。他覺得自己相當幸運,撇開學徒生涯及剛起步時那段坎坷辛苦的日子,在傳統木雕這條路上他一直走得相當平順,並不需要面臨轉型等問題,而當他數十年堅持傳統木雕這條路之後,所累積下來的好口碑更讓許多機會自動上門,善善循環之下,讓他的創作更加游刃有餘,更顯功力。

2009年時,洪耀輝獲得首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獎」的木雕藝師,對於他的作品的點評,有以下的說法,認為他擅於將古典元素融入雕刻作品中,透過細膩的雕工,讓人物、動植物有層次且立體起來。他提到,曾經創作一幅名為《翻天覆地》的作品,有些如龍等傳說中想像的生物可以透過臨摹來創造,但畫面中有些真實的生物如章魚、龍蝦等,如果刻得不像,就容易被抓包,為了刻好章魚的形象,他還特別去買了一隻章魚回來觀察呢!

而面對較複雜的圖案時,他更是堅持用手工來進行修坯與拋光,而非用機器來破壞木頭的紋理,在每個細節上都非常用心,如果細看其作品,還可以看到隨著時間變深烙印在木頭上的痕跡呢!對他而言,「傳統手工木雕比現代機器雕刻耐看」。

多年來,洪耀輝除了教學、展覽、示範講座等傳承推廣之外,也擔任文化資產第三類組(傳統藝術-傳統工藝美術、古物)審議委員,並參與修復活動,更獲「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勵保存計畫」登錄為新北市木雕傳統藝術保存者、文化部登入為鑿花技術之傳統匠師,成果斐然。

「做木雕雖然辛苦,但卻是一輩子的榮耀。」雖然洪耀輝對於自己受到肯定感到相當高興,但也建議應該多給年輕人機會,鼓勵更多年輕人傳承這項技藝,得以開枝散葉,讓匠師精神得以永續流傳。



【職人座右銘】
理論是空白的,實務操作「從做中學」才重要。

【職人小檔案】
●姓名:洪耀輝
●所屬工作單位名稱/職銜: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副教授
●出生年份:1959年
●產品項目:傳統木雕
●學歷:國中畢業
●主要經歷:
教學經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專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三鶯社區大學「傳統工藝木雕之美」講師
推廣教育-技藝職系專長20學分班木雕教學教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106學年度第1學期美術學院學士班大工坊(木雕)講師
臺北縣第13屆松年大學休閒生活班(木雕組) 木雕教學教師
寺廟木雕工作經歷
1986-2001 臺北三峽祖師廟中殿神龕、壁堵、鐘鼓樓員光、雀替與步口花籃
獅座、員光木雕部分參與
1985雲林四湖參天宮步口與後殿木雕部分參與
1985雲林馬鳴山鎮安宮步口木雕與正殿九龍椅參與
1984嘉義城隍廟後殿神龕擔任監工
1983臺南市灣裡同安宮全部木雕與門神工作
1979臺北華陰街普濟寺前殿神龕、藻井木雕工作
1978臺南七股鄉頂山村五府千歲廟承作全殿門神、小港五門木雕工作
1977臺南縣北門鄉東隆宮承作後殿藻井、五門神龕木雕工作
1974-1977隨泉州惠安木雕司傅蘇海萍習藝
●著作
2009《第一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獎勵及保存計畫洪耀輝藝師生平及技藝成就
紀錄出版》臺北縣政府文化局(與劉淑音合著)
2009《第一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獎勵及保存計畫洪耀輝藝師生平及技藝成就
紀錄出版》(光碟)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2009《臺北傳統藝術藝師洪耀輝作品集》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劉淑音合著)
●獲獎紀錄
2009 臺北市政府第一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獎
2011「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勵保存計畫」登錄為新北市木雕傳統藝術保存者
2016文化部登入為鑿花技術之傳統匠師
●聯絡方式:0932-222465
●電子信箱:無
●社群臉書粉絲團網址: 無
開課資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02-2272-2161轉2073、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