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llax background

打鐵江承堯

眼前的江承堯落落大方侃侃而談,偶而幾個字詞卡在嘴裡含雜不清,見到聽者眼裡出現小問號,他急忙道歉:「對不起,我說話有一點點不好。」坦誠地指指自己耳上的助聽器,靦腆的笑:「我這邊聽不太到。」他小時候因腦膜炎導致失聰,一般聲音聽不見,只對低頻聲音還有些反應,間接導致表達能力受到影響,說話無法清楚發出ㄓㄔㄕㄖ。「阿堯幾乎是從小一路被霸凌長大的,還好他爭氣,終究還是給自己走出一條路來。」江媽媽劉淑仙語氣裡,有掩不住的心疼和驕傲。


做為鐵工廠第三代的江承堯,
  對鐵工不僅熟悉而且熱愛,
  研究所畢業後回到父親的鐵工廠學習,投入金屬創作領域,
  踏上翻轉老店也翻轉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江家位於大漢溪畔、緊鄰三峽老街的打鐵店從日治時代就開業了。第一代江新樹以製作販賣鋤頭鐮刀等農具為主,第二代江錦洪接手時,工商業逐漸取代農業,除了繼續客製各式鐵具之外,製作鐵工鋼骨組立鐵屋(即俗稱的鐵皮屋)更成為營業大宗。傳到第三代江承堯,由於鐵皮屋的施工經常需要高空作業,江錦洪擔心兒子會因為聽力不佳反應慢、無法立即感知工地危險而堅決反對兒子接手。

孰知天賦異稟難自棄,做為鐵工廠子弟的江承堯,從小就把鐵材當成玩具在玩,折鐵像摺紙一樣自然,看著阿公、爸爸「鐵裡來、火裡去」工作背影長大,對鐵工不僅熟悉而且熱愛。國中一畢業不顧父親反對,堅持要念復興商工美工科,跌破眾人眼鏡。學校習得平面藝術素描、水彩等基礎繪畫技巧,畢業後他迫不及待投入職場,找到一份電腦繪圖、按件計酬的工作,「但是,用滑鼠畫圖實在太無感了!」他念念不忘手作的樂趣,於是再接再厲報考華梵大學美術系、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準備碩士論文時,他一邊使用家裡鐵工廠裡的廢鐵和機台工具準備畢業個展作品,一邊思考未來發展的方向。

看過業界浮沉,他年紀輕輕卻想得透徹:「一定要有自己的名氣、品牌,創作這條路才能長遠走下去,沒有名氣就只能一輩子幫人畫插畫。」他決定不追求大家都說比較穩定的上班族生活,而是回到父親的鐵工廠學習,投入以鐵材為主的創作領域,跨出翻轉老店也翻轉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金屬雖然剛硬,卻蘊含豐沛的改造彈性,
  江承堯的作品質地精實、情意溫潤,
  有一種「將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力道。

「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老師。」回到鐵工廠,技術相關問題就問父親、機械不懂就請教叔叔、老師傅,大家看這個新生代接班人如此努力拼搏,擔心又感動之餘,也卯起來傾盡所有、全力相授。

不走父親、叔叔的傳統鐵工路線,江承堯以鐵工廠剩餘的金屬管、棒、條、板為素材,結合了自己的美術、工業設計專長背景,從事創新金屬雕塑創作,延續老工廠新生命。或許是上天的彌補,雖然聽力不及一般人一半,卻在視覺、觸覺方面加倍敏銳、投注事物的精神加倍專注。他善於從震動與四射的電光石火中,觀察鐵材細微的變化,在剪切、冷作、熱鍛、焊接、搥打、研磨的過程中,感受動與靜、冰冷與火熱,以手工鍛造出質地精實、情意溫潤的作品。江承堯表示,金屬雖然剛硬,卻蘊含豐沛的改造彈性,同樣的搥打、淬火、磨口、鑽孔、攻牙、板金、電銲、氬焊、切割等工序,阿公、父親做的是鐵門、欄杆、浪板,喜歡自然的他則把硬邦邦的鐵材化做繞指柔,做成一隻隻身材胖嘟嘟、色彩繽紛的貓頭鷹、伯勞鳥、變色龍、蝙蝠、企鵝,童趣可愛。

「小時候阿公常帶我上山玩,像是鳶山、白雞山等。山上的蝴蝶、青蛙、獨角仙和各種鳥類,自然而然成了取材來源。」像是突然想起什麼,他話鋒一轉:「其實我原本是聽不到鳥叫的。」有一回他戴著助聽器看電視,聽到螢幕上的貓頭鷹叫了幾聲,還嚇了一跳,查資料發現貓頭鷹的頭竟然像探照燈一樣,脖子可以旋轉將近一整圈,超可愛!靈機一動,便運用這個『可以旋轉』的原理,做出旋轉發條式的貓頭鷹音樂盒,2006 年於草山行館舉辦首次個展初試啼聲、一鳴驚人,系列作品在2008 年日本最大專業禮品展「日本東京國際禮品展」中也大受好評。一個日本人問他:「1萬個貓頭鷹有辦法做嗎?」這個數字遠遠超過當時他所能消化的能力,雖然到後來無疾而終,卻大大建立起他對創作市場的信心。


運用音樂及機械連動設計的概念,
  江承堯的作品幾乎都藏著可以「動」的小機關,
  適合欣賞,也可以摸摸玩玩。
  他喜歡自己的作品可以跟人互動,
  而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品」。

這項運用音樂及機械連動設計的概念,後來也延伸到其他作品上。他製作的變色龍會搖頭晃腦、鳥嘴可以開合、鸚鵡可以展翅等,雖然製作難度變高了,但在欣賞把玩之間,江承堯的作品比一般鐵雕更多了幾分靈動的樂趣,令人驚豔。

其中一隻命名為「搖出幸福」的金屬貓頭鷹,翅膀手拿著鈴鐺搖鈴,只要稍加轉動頭部,便發出輕快音樂聲,獲得2013 第六屆台北富邦銀行身心障礙才藝賽創作類工藝組梅花獎首獎的肯定。江承堯說:「我很愛看漫畫、卡通,也喜歡我的作品是溫暖可親、可以跟人互動摸摸玩玩的,而不是高掛在櫥窗裡可望不可及的『藝術品』。」他強調:「貓頭鷹被認為是福氣、招財、幸福、智慧的象徵,也希望透過作品鼓勵自己笑看人生,樂觀向前行,努力創造自己的幸福。」

2009年,與玻璃工藝創作者薛慈雯因為學習電焊而相知相惜,進而攜手人生路後,成為江承堯作品風格的轉捩點。他將鐵工廠正式改為「玩火女孩&打鐵人藝術工坊」,小夫妻在彼此的創作上,都激盪出更多的可能性。在家人的支持下,兩人先後到日本北海道小樽進修玻璃製作技術,去金澤學金工與「鐵包銀」的銀壺製作技術,江承堯的作品面向愈發豐富多元,媒材使用也更具實驗精神,除了堅硬的金屬,也結合石頭、漂流木、玻璃等異材質,對比營造出高反差張力,作品更吸睛。

除了創作,工坊也接受客製委託,例如藝術店招、展示燈箱、形象禮品,或是與其他藝術家合作金屬配件,製作家具、家飾等。江承堯說,以前父母為了讓他融入「正常人的世界」,樂觀面對自己的缺陷,一路以來都讓他就讀正規小學而不是特殊教育,遇到上課聽不懂的,江媽媽就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教,江爸爸則讓他學二胡、吉他、鋼琴、薩克斯風,一邊訓練聽力,也能排遣在校被排擠的寂寞之感。從前他總害怕面對人群,近年在妻子的鼓勵下,開設DIY課程親自教學,讓民眾親手製作小物件,體驗金屬創作的樂趣。薛慈雯的微笑堅定溫柔:「我總是跟他說,不要怕,說不清楚的,我來幫你教。」

創業之路如此冰冷艱難,而愛的力量如此溫暖強大,成為江承堯創作最有力的支撐。遇到創作瓶頸或低潮也並不心急,拉拉二胡、彈彈吉他或鋼琴便能排遣,一雙打鐵的手,彈奏起樂器來同樣飛快靈巧、動人心弦。他曾在臉書上自我勉勵:「人生歷程就是百折不撓的尋夢。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有夢想的人才能改變命運、挑戰自我、超越自己。」創作路迢迢,他尋索新概念、新材料、新題材, 將古老產業結合現代藝術,將父親的鐵工廠轉型成藝術煉鋼廠,冶煉出屬於江家三代、愛與親情的生命故事。



【Youtube】
連結

【職人座右銘】
面對失敗的可能,不怕自我改進。

【職人小檔案】
●姓名:江承堯
●所屬工作單位名稱/職銜:打鐵人藝術工坊/負責人
●出生年份:1978年
●產品項目:金屬藝術創作、藝術招牌訂製、其他金屬客製品
●學歷:復興美工、華梵大學美術系、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主要經歷:
2006年黃金博物園區「永鎚不朽—金屬雕塑創作展」
2007 總統府藝廊「點石成金」特展
2007 國語日報「金銀銅鐵錫』主題展
2007 嘉義鐵道藝術村「一百朵花」聯展
2007 三峽歷史文物館「三峽元旦美展』」聯展
2008 成立「玩火女孩&打鐵人藝術工坊」
2008 台灣工藝研究所邀展「日本東京國際禮品展」
2009 三峽歷史文物館「三峽藝術節」
2010 清華大學藝文展示中心「春訊
2011 松山菸廠「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國際工藝展」
2011 新北市政府藝文藝廊「藝染三峽 三峽藝術家聯展」
2011 義大利米蘭三年中心「2011台灣工藝時尚米蘭國際家具展」
2011 國父紀念館「玉兔迎春‧藝耀百年」
2012 高雄翰品酒店「旅埕-翰品高雄當代藝術展」
2012 梅樹月-李梅樹大師與三峽藝術家聯展』-白雞山家庭美術館
2012 臺灣工藝發展中心工藝科技館「工藝‧科技特展」
2013 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質地有藝」
2013 華山1914「Don Quixote 唐吉軻德華梵文創展」
2013 新光三越台北站前店「畫一個風景」
2014 梅樹月-李梅樹大師與三峽藝術家聯展
2015 梅樹月-李梅樹大師與三峽藝術家聯展
●代表作品:搖出幸福、諾亞方舟、逆光飛翔、「永垂不朽」系列
●得獎紀錄:
2009 全國金屬工藝大賽榮獲器物組銅質獎
2009 花蓮縣觀光紀念品創意大賽榮獲經典組佳作
2010 桃園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廢棄物回收材料藝術創作設計競賽」社會組第三名
2010 木質材料創意設計競賽優選
2010 「璃饗生活—居家‧創藝‧綠點子」創藝競賽 入選
2013 第六屆北富銀身心障礙才藝賽創作類工藝組梅花獎首獎
2016 美福企業「台灣藝術家雕塑作品競賽」佳作
●出版著作:無
●聯絡方式:
地址: 新北市三峽區清水街324號
電話:0952-328-925、0937-000-301
●社群臉書粉絲團網址:打鐵人藝術工作坊https://www.facebook.com/ironglassstudio/
●產品展售據點:
店名:台灣好.店
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5巷18之2號
電話:02-2558-2616
傳真:02-25598-2611
營業時間:周二 ~ 周日 12:00 ~ 21:00 (周一公休)
電子信箱:service@lovelytaiwan.org.tw
●開課資訊:打鐵人藝術工坊FB粉絲頁